比如夸父逐日,画出来之后,哪怕是小孩子,也能指着画对家长说:“妈妈我知道这个,是夸父逐日。”
一点什么素养都不需要有,马上就让人心领神会这画里的内容,不会让人根本就看不懂而觉得“哇好厉害可惜看不懂”然后转头就走。
人家请你来画画,钱是要花得有价值的。
就比如当初吸引了大量眼球的s市艺术博览中心的迷宫墙和3d墙,就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围观合影,给整个艺术博览中心都带来了极大的流量。
——虽然有一部分是翟良俊的功劳,不过本身也的确是壁画画得好。
又比如那个草原艺术展,那个针对需求就不一样,那个展览邀请他们去做壁画的根本要求,是希望能够让整个展厅更加的圆融一体、jiāo相呼应。
再谈及现在的这个,博物馆门口这种项目的需求,首先是光线的过渡,其次是能让人平静下来,再次是要勾起人们的兴趣。
绝大部分人,在进入昏暗而空旷的环境时心情会骤然平静,而博物馆需要的就是这份平静,平静的同时还能激起人的兴趣和探究心就更好了。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这里的画,首先要能够配合昏暗的灯光,让人感觉平静。
其次,画面要足够有趣且吸睛,同时要方便理解,不应太高深。
最后,要有能够吊起人胃口和探索欲的一个因素——比如某些能让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注意到的细节,能让他们看到,辨认出来,说出来,并引起别人的好奇。
带着这份好奇的好心情进入展馆,看展会要更加投入一些,展馆里的整体氛围都会要好上很多。
博物馆开馆虽然大多都是想要收点门票钱,但其实也有那么些希望大家都能够更多的得知每一件文物和藏品背后的故事的心思在里面。
——至少不要满脸懵懂的看过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