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主听嬴政说了,心中就开始起疑,觉得董偃也不是什么好人,就命人四处打听了不少,一听就气了半死,这个董偃哄人的功夫还不差,入幕之宾何止十数。
窦太主知道这刘迁也是其中一个,当下奚落了他一顿,叫下人把人给撵了出去。
刘迁碰了一鼻子灰,才翻然悔悟,原来这个董偃已经救不得了,于是干脆的撇清除了关系,廷尉署来人询问,他就只说和董偃是点头之交。
淮南王虽然不在长安,但是长安的耳目不少,先是听说自己儿子有勇无谋有头无脑的让人去行刺太皇太后,还装作自己很聪明似的,想要挑拨离间,只是这个方法太笨太直白了,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更何况宫里的人何止是人精。
淮南王刚要派人去训斥刘迁,又听说皇上令廷尉署抓走了窦太主的新欢董偃,同时被牵累的还有刘迁。
淮南王刘安再也不能忍,秘密的安排人带着自己的洪烈一书进京去。
来人和刘迁说了淮南王的态度,刘迁虽是莽夫,但也知道这回的严重性,来人还说,这次很有可能是陛下在敲山震虎,想要警告他们。
刘迁当下不知如何是好,来人献上了淮南王所著的洪烈,让刘迁进宫去送给太皇太后,告诉太皇太后此是黄老之学,废了多年的心血,想请太皇太后赐名,并且指出不足来改正。
刘迁也明白了父王的心思,如今得罪了皇上,皇上虽然年轻,但是突然的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让人害怕不已,他们岂知道,刘彻的历练仍然少了些,心中和明镜一样的是嬴政才对。
刘迁只得带着书去讨好太皇太后,毕竟当今皇上注重孝道,太皇太后手里又握着兵权。
太皇太后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叫来侍女道:“去迎淮南王太子的人,去了么?”
侍女回话道:“回太皇太后,去了。”
他们正在说话间,内侍已经过来了,急匆匆的跪下来,道:“太皇太后……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