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拿着语文、数学的复习资料,对赵玥一边辅导的同时,再很严肃地对她进行提问。
毫无疑问。赵德得到小妹的回复,都是她面带笑容的对答如流。
小妹的状态很好,作为哥哥的赵德,心里也是开心。
“嗯,不错。”赵德对小妹连连夸赞后,再对她说着,“县里有几个中学,你肯定要奔着‘县一中’去!”
永乐县的中学,以以永乐县第一中学为最好。
在八十年代的环境里,这个最好,就是除了学校的面积又大,教学楼又很漂亮。这些硬件设施很好,另外还有教学的质量很高。
因此,这样的好学校,自然就需要高分学生才能被录取进去。
这些尖子学生们进了学校,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的同时,更还产生了良性竞争,会出现优上更优的现象。
这样竞争出现的状况,毫无疑问是校方最乐于见到的。
竞争,说起来对还是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有些残酷。可是竞争,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个行业,甚至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是无处不在的。
既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学校,都必须重视,但又很挠头的问题。
学校对这些竞争,即便不说是明着鼓励,也是暗中认可的。因为学校本身,也要在同类学校的竞争——学生的学习秩序、升学率等诸多方面,受到教育局的评判。
名列前茅的学生会得到学校的嘉奖,甚至是奖学金或者是其它奖品的奖励。而学校得到教育局的表彰,就是得到定量甚至更多的教育经费。
这个时代的老师们,工资的确不高。每人领着三十元至百八十元不等的微薄收入,已经是生活窘困。若再遇到不能及时发放,大家岂不更是愁懑?
有了及时、充分的这些经费,校方除了用在教学的软硬件的提高之外,就是按时发放教职员工的工资、奖金。更会在有保证的基础上,使得教职员工的收入节节提高。
教师的生活有了更好保证,授课的老师们,也就都由当地出类拔萃的教师,组成了精英团队。
授课内容,这些老师对学生们进行细致清晰地讲解,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给予及时、简洁的回答。
学生们听得进去、听得懂,接受知识的效果也就迅速、扎实。另外更加宝贵的是,学生们就此更加提高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