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控制住了这个国家的命脉。但同时也把保持这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的任务扛在了肩上。
大明之所以没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主要靠的是江南银行超量发行了白银票。
在流通天下将近二十年之后,白银票业已成为了大明公认的货币符号。就连官府和朝廷也已然接受白银票,使用白银票了。
尤其在年轻一代的意识中,钱就是白银票,白银票就是钱。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摸过又重又不好分割的银子……好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穷。
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用白银票从银行兑银子了。大家都不兑银子,大众就越发放心,也就愈加没人兑银子了。那么多银子放在银行每年吃利息多好?干嘛搁家里招贼?
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流通迅速的白银票,渐渐与库房中睡觉的白银脱钩,成为事实上的货币。
天量的白银储存在江南银行及其下属的五百多家分支机构的银库中,让整个社会都不怀疑白银票的兑付能力。
这就给了赵昊通过超发白银票,不断向社会投放天量货币,来避免通货紧缩的机会。甚至可以维持适度的通货膨胀,以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就愈大,赵昊也不得不持续超发白银票。结果发行白银票的总数,已经数倍于江南银行库存金银的数量了。
只能等日后经济过热要降温时,再设法回收流动性了……
各国央行都是这么想,但也没见谁真正缩表成功过。
正所谓超发一时爽,一直超发一直爽,直到全家火葬场。
但赵昊觉得自己,还远未到饮鸩止渴的程度。
集团的经济扩张不会一直这么猛,大明对白银的渴求也会有个限度。
跟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贸易早晚会恢复,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还会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