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页

而且赵公子也会抽时间指点他们的。在大明,教人进学的本事,能胜过他们山长的,怕是只有赵公子了吧?

虽然苏州府学某位叫兽,可能会表示不服……但一门五进士就是金字招牌硬道理。

马一龙见学生们那副可算天亮了的表情,不禁暗暗恼火。便冷笑道:“你们放心,到了昆山老夫也不会不管你的,至少还会监督你们,把地继续种下去。”

“是,山长……”学生们成了霜打的茄子。

……

午饭后,马一龙打发弟子们去下地干活。就算要书院的地交给旁人打理,也得把耕种前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完。

他则和赵昊在凉棚下,大谈农业技术。马一龙亲自躬耕多年,又遍览历代农书,可谓经验丰富、理论扎实。传统农业又是特别依赖经验和实践的行当。他自认为没有人比他更懂种地了。

马一龙甚至已经坚持了很多年,用‘穗选法’来提高产量。

简单说来,就是在水稻成熟后,挑选最精壮的汉子……哦不,穗子。单独脱粒,留作种用。

这法子十分费力,但年复一年坚持下来,效果也着实惊人。他书院的亩产量已经平均水平的两倍了。

可惜老百姓总是来不了这种精细的玩法,导致溧阳的亩产迟迟跟不上去……

赵昊虽然从没种过地,但他有大量对方闻所未闻的农业新知识,给马一龙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他告诉马一龙,为什么‘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因为发酵的粪便中富含氮磷钾和各种有机物。而氮磷钾是植物需要量,和收获时带走量较多的营养元素。

但它们通过残茬和根的形式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却不多,所以必须不断补充这三种营养,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

“蛋淋甲?”马一龙自然闻所未闻。

“你没学《化学》,跟你说了也不懂。”赵昊觉得有必要打击一下,老马同志过度膨胀的自信心。呷一口茶水,慢条斯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