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

好在,他还没完全忘记私人秘书的职责,又提醒隆庆皇帝道:“万岁,徐阁老的辞呈……”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隆庆皇帝心情大好,也就不跟徐阶计较了。“拟制,说元辅劳苦功高,特将其俸禄加到伯爵衔,准荫一子为锦衣卫正千户,请他务必为国继续效力,不要再起致仕的念头了。”

“是。”滕祥暗暗松了口气,心说还好,陛下终于改口了。

前两天时,隆庆皇帝可是说‘元辅不是借天言事,不亦乐乎吗?朕观史书‘金星合月’,丞相当立即上表请辞,还是等老天爷消了气,再请元辅复出视事吧。’

当时听得滕祥这个汗啊,心说陛下自从信了科学后,还真是大胆了呢。连徐阁老都敢玩弄一把了……

只是,考虑过后果会如何吗?

还好还好,给徐阁老加以厚恩,内廷拿回军队,皆大欢喜。

所以说疼公公不是个称职的司礼太监。

他居然完全没料到,接下来会掀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第二百五十六章 要有担当啊,科长!

大明的官职体制,皆由太祖皇帝钦定。

太祖立国之初,鉴于宋元两朝皆君弱臣强、太阿倒持,以至皇家最终失去江山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将相权力归于六部。

如此一来,他又担心六部的权力又会过重,便对应六部设立了六科给事中,专门负责监督牵制六部之权。

因为这位皇帝实在太谨慎了,他自然还会担心,六科权力过重怎么办?总不能再设个六处来监督吧,那样岂不陷入了无限循环?

太祖便将六科官职最高定位正七品,例由年轻官员担任给事中,使其无法凌驾于位高权重的各部尚书之上。

不过这并不影响给事中手中巨大的权力,他们不但掌握了参政议政的谏议权,还拥有广泛的监察弹劾权,非但其对应的各部,朝廷百官也无不受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