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哪怕师父接下来不再指导,他们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

就像后世的公务员培训,都是过了笔试,才培训面试一样。

这时候,也一样没人会在会试之前,就预先准备殿试策问的。那样非但会让举子分神,还让人觉得不太吉利。

所以准备殿试的时间,通常就只有这短短半个月而已。

虽说殿试的题目只有五大类,可每一类中又有多少问题可提呢?

因此按照通常的经验,中式举子至少要找出二三十个可能会出的问题,然后一一着手准备……

除了极个别确实胸有韬略、或者胆大妄为之辈,谁敢只重点准备几个问题?

这二三十个问题都得逐一请教现任的京官,并借阅一年来的邸报文抄,从朝廷的公文中寻找相关对策、御批。就算是囫囵吞枣,完事儿也差不多到三一五殿试了。

所以大伙儿根本没时间去仔细推敲,更别说斟酌出自己的思路来,就脑瓜子嗡嗡的上了金殿。

只能等看到考题后再现场琢磨,整理逻辑、组织语言……殿试的时间又短,仓促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堪猝读。

据说,阅卷的大学士和各部尚书,认为平生最痛苦的,就是看这些中式举子写的策论。认为这都是些‘鹦鹉学舌、狗屁不通’的东西,皇上根本就是在问道于盲。

但现在,赵昊直接给弟子和老爹砍掉了九成,只留了三个问题让他们思考。

这下自然就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甚至可以省出工夫,奢侈的推敲出几篇言之有物的殿试文章来。

……

东屋里,早就准备好了往期的邸报、户部和兵部的文抄,以及内阁发下的相关文移抄本,满满几箱子堆在那里……

在京师,这已经成了一门生意。有人专门搜集整理抄写这些东西,然后卖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