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是完成作战任务,怎么运到远东都是一个问题,反正俄军装备的老掉牙飞艇自己是飞不到目的地的。
相比之下,神罗的飞艇部队就不一样了。尽管退出了战斗序列,但是后勤部队还保留完整的编制。
不同于俄国官僚的应付,神罗的军队只要有编制,武器装备临近退役时间就必须更换。
虽然飞艇退出战场,打击了生产商们的积极性,但是被砍掉生产线的只是战斗飞艇,运输飞艇仍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不光军队在使用,民间同样在使用。如果不是因为性价比跟不上,飞艇就要和火车、轮船、汽车并列成为第四大主流交通工具了。
神罗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嫌成本高,其它发展中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想买,兜里的钱也不允许。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的退役后的飞艇就尴尬了。外销没市场,内销被嫌弃。
资本家虽然贪婪,但同样也要考虑风险。军队装备的飞艇性能确实好,可后勤维护要求也高。
毕竟是在天上飞的,但凡是出点儿问题,都有可能艇毁人亡。
现在甩卖给俄国人,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交接之后,立即投放前线,连后期服务都省了。
要是在飞行中发生了意外,那一定日本人干的;不然就是机组人员没按要求进行操作,绝对和飞艇本身没有丝毫干系。
从积极推销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维也纳政府高层的保密工作,还是做得非常出色。连自己人都不知道,政府已经做好了迎接沙皇政府债务违约的心里准备。
不提前做准备不行,谁让俄国人有前科呢,并且还不只是一次债务违约,属于典型的惯犯。
明面上来看,俄国人现在仍然是胜券在握。即便是后勤出现了问题,外界还是普遍看好俄国人。
对即将开通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光是沙皇政府信心十足,外界同样对这条铁路充满了信心。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每年可以运输一千五百万吨货物,纵使是一百万俄军在前线作战,都能够轻松满足后勤所需。
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弗朗茨不知道,反正他不认为俄国人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