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页

因为发电机功率太低,直接导致发电成本居高不下,电在这个时代成为了奢侈品,仅供富人所拥有。

现在大功率发电机出现,不但发电成本降低了,还具备了工业化运用的可能,弗朗茨自然要推广了。有什么比维也纳亮起来,更加有用的广告?

都不需要支付广告费,报纸就会把这个消息传递到全世界。然后,伦敦和巴黎肯定是要跟进的,如果沙皇政府还有钱的话,大概也会效仿。

赚钱神马的都是小事情,最重要的打响名号。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电力行业中,不然光靠弗朗茨推动,猴年马月才能够把电力普及到工业中。

8月份的时候,跨大西洋电报建成,欧美之间第一次直接进行通电。

这和之前的电报不一样,在此之前,欧美之间的电报线路不是直接贯通的,而是传递在大西洋中岛屿上,中途需要船舶传递消息。

这是技术上的问题,受限于时代,海底的情况大家一无所知,电缆铺设需要看运气。

如果运气不好,直接被海底生物给破坏掉了,又需要重新铺设。遇到了特殊地形,同样有可能影响铺设工程。

其中有一段海底电缆老是出问题,直到现在才彻底解决问题。在此之前,这一段距离就只能靠船舶中转消息。消息滞后不说,运营成本还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商业化。

现在不一样了,可以直接连通两个大洲,商业价值大增。

受此影响,英国人已经宣布铺设:伦敦——加拿大、伦敦——南非——印度的海底电缆。

法国人也准备铺设:巴黎——法属美洲、巴黎——法属亚洲的海底电缆。

弗朗茨也下令铺设:非洲——中美洲、非洲——新巴伐利亚(新几内亚)两条海底电缆。

法奥两国通往非洲的电报早就连通了,自然不需要再来一次。各国电报线路重复的问题,那是没有办法,谁也不想受制于人。

况且,这又不是啥亏本买卖,大部分地区的电报线路,都是能够赚钱的。亏本的线路,根本就没有人去铺。

比如说:连通阿拉斯加的海底电缆,弗朗茨就没有准备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