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刻,无尽的狂风与雷暴出现在新木星之上。磁场的紊乱影响到了整颗星球,让它一改以往的平静,甚至于影响到了星球的最深处。人们知道,虽然此刻呈现在眼前的狂风与雷暴已经足够震撼,但更震撼的变化却发生在星球内部那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但无论这颗星球如何狂暴,如何变化,它都无法影响到远在一万多公里高空的行星加速器。物理理论的完善彻底解决了行星加速器工作不稳定的问题,让它可以面临任何局面而巍然不动。
这一幕情景不仅发生在新木星基地,新土星基地也同样如此。
巨大的虚拟显示屏幕上忽然出现了一个数字,000011,下一刻,便变成了000022,再下一刻,又变成了000033
人们知道,这些数字显示着行星加速器已经为它做出了的轨道改变。在这一刻,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整艘观礼飞船。这一幕情景传递到哪里,哪里便会响起欢呼声。无数民众自发走上街头大肆庆祝,一向严厉的社会治安政策也特意在今天放松了一点。
望着那些不断变化的数字,莱尔德教授有一种流泪的冲动。科学规划委员会的科学家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待了太久,现在,它终于真正来到了人们面前。
莱尔德教授知道,十几年之后,新木星与新土星便会进入相互环绕轨道。届时,不需要行星加速器的推动,它们便会自发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并最终完成融合。当然,在那之前,两条行星加速器已经被拆除,并不会受到它们融合的影响。
“一切苦难都会过去,希望就在前方……”
莱尔德教授在无数媒体记者与观礼者之前慷慨激昂的说着,下方,韩洛常微微转头,与吴威轻轻对视了一眼,下一刻便错开了目光。但两人俱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点特殊的意味。
时间仍旧在慢慢的流逝着,昨天的狂欢转眼即逝,很快便成为了埋藏在深处的回忆。生活还将继续以往的轨道,并不会因为那一次狂欢而有任何改观。在行星推动工程持续大约十三年之后,行星加速器拆除工程正式开始。
在这十几年的推动之中,两颗行星的距离已经从七亿公里减小到了不足五百万公里。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让它们彼此环绕成为一对双星,并在共同围绕凤凰星运转的同时,自发减小双方的距离。
它们没有成为一对稳定双星的希望。在一开始规划轨道的时候,人们已经排除了那种可能。它们唯一的命运便是合为一体,没有任何人能改变这一点。
在之前的推进过程之中,两颗行星的卫星系统便受到了严重影响。它们虽然不至于挣脱行星引力场,却已经足够对现有轨道产生改变。于是大规模的碰撞便开始了,轨道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到了卫星系统的稳定,于是更多的卫星也陷入到了不稳定之中。截止到现在为止,有足足十几颗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卫星运转轨道受到了致命影响。就算两颗行星就此保持现有轨道不再改变,它们也终有一天会被甩出去,或者被行星撕碎。
大量的碰撞在卫星轨道上形成了无数小型碎片,这甚至让整个近行星空间都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对行星的撞击时刻不会停止,据统计,平均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亿吨的质量撞击到新木星或者新土星之上。这更进一步的影响了行星大气,让其愈发狂暴。
大量的碎石甚至严重威胁到了行星加速器的安全。不过早在建设之处人们便考虑到了这种可能,完善的太空防御设备让行星加速器最终免于被毁灭的命运。
当两颗行星进入到互相环绕轨道之后,行星加速器拆除工程正式开始。无数工程飞船,以及从军方调取的军用飞船,再加上数十亿名工人和工程师、科学家共同参与了此项任务。但就算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拆除工程仍旧持续了足足五年的时间。
拆除下来的行星加速段全部被安放在了距离凤凰星较远的恒星环绕轨道上,留待下一次启用。
整个文明再一次开始了等待。只有等两颗行星真正融合,且平静下来之后,新的铺设才会开始。
在又一个十年之后,两颗行星的融合终于开始。过于接近的距离已经让它们的体型由球状变为了椭球状,外层大气的交汇更是在几年前便已经开始。过于快速的运转速度以及过于接近的距离让它们的卫星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足足十几颗卫星被甩到太空之中,成为了环绕凤凰星运转的行星,另外一部分卫星则直接离开了凤凰星系。最为剧烈的过程发生在行星融合一年之前。那是一颗质量高达地球百分之七的巨大卫星因为引力扰动而失去了稳定的轨道,在超过新土星洛希极限之后先是被引力撕裂成碎片,然后变成长条状撞击到了新土星之上。
此次撞击甚至于永久改变了新土星的颜色,并略微改变了它的姿态。但就算如此猛烈的撞击,其相比起稍后到来的行星碰撞也黯然失色。
在行星的融合之中,有相当于七颗地球质量的气体被抛射出来,形成了一片规模较小的围绕凤凰星运转的星云,其释放的能量甚至超过太阳在整个平稳期所释放能量的四分之一。在融合之后,信使星——也即两颗行星融合之后形成的那颗星球,它的亮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凤凰星,并连续持续了四年多的时间,在第五年的时候才降低到了略逊于凤凰星的程度。猛烈的恒星风暴甚至将凤凰星系恒星圈的范围向外扩展了二十亿公里。
它成为了一颗恒星。虽然只是失败的恒星,但对人类来说已经足够使用。
从现在开始,凤凰星系失去了两颗行星,却拥有了一颗伴星。凤凰星系也成为了一个双星系统。
信使星的卫星系统——不,现在应该称呼为行星系统——受到的影响比预计之中更为严重。几乎所有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大卫星都离开了它,仅仅只有两颗留在了它身边。并且这两颗卫星的轨道也并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再发生变故。剩下的便只有一些奇形怪状的较小卫星,以及一些连卫星都称不上,只能称之为星际石块的小东西。
不过由于提前做了准备的缘故,那颗用来储备聚变燃料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卫星倒是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它在行星融合之前便已经被推入到了凤凰星环绕轨道,在后期的星际大碰撞之中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军方专门调派了一支舰队用于防御撞击向它的陨石。在这一场灾变之中,它成为了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