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页

然而理想还未变成现实,根敦嘉措圆寂,使教派重新陷入危机。这就迫使格鲁派上层决定继续执行活佛转世制度,将挑选转世灵童作为关系教派存亡的大事来办。经过寻访,终于找到了一位理想的幼童,他就是沈默面前的索南嘉措。

根据军情司的细致调查,索南嘉措的俗世家族,与帕竹王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是格鲁派对外宣称的小农奴主家庭……他的生父在拉萨政权中担任要职,母亲更是帕竹王族的嫡系,且夫妻俩都是格鲁派信徒。

到这时,格鲁派与其他教派最大的区别彻底显现——那就是强烈的政治性!

当索南嘉措长大成人,接任格鲁派领袖时,形势又一次对他的教派非常不利——虽然仁蚌家族被赶下台,然而帕竹政权衰落不堪,另一个豪族辛厦巴家族趁机掌权,这个家族仍然支持红教,不仅把主持祈愿大法会的资格还给了红教,还禁止格鲁派僧侣参加大法会。

格鲁派再次在拉萨被边缘化。为了生存,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其政治与军事上的新的保护人和支持者,以期摆脱这种被歧视、排挤甚或夭亡的窘境。但是西藏地区已经没有可以胜任的势力了。

就在这时,俺答汗强势经营青海,其展示的实力,远超过藏区的任何势力,很多藏族的僧俗己归附于他。很显然,格鲁派将寻找后台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问题是,虽然俺答的儿子,驻守青海的丙兔台吉已经皈依了喇嘛教,俺答对这种宗教也不排斥,但并不允许他在属民中传播。

根据可靠情报,索南嘉措的舅舅阿兴喇嘛,已经秘密到过呼和浩特,求见了俺答,具体的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但结果是俺答将阿兴喇嘛奉为上宾,并派自己的儿子丙兔台吉,邀请索南嘉措往呼和浩特一晤,但索南嘉措却没有立即答应。

※※※

因为几乎同时,来自大明宰相的邀请,也摆在了索南嘉措的面前。

虽然这些年,俺答汗让大明王朝很没面子,并将明朝在青海塞外四卫全都拔出,只剩下一个西宁卫。但藏地,毕竟还是奉大明为主的——当初永乐皇帝在藏地封三大法王,分领喇嘛教;封护教五王,分领广袤藏地,并允许他们定期朝贡……因为朝廷向来秉承‘薄来厚往’的朝贡政策,其实明摆了,就是给这些藩篱土王以好处,换取他们乖乖听话不闹事。所以自永乐至今,藏地僧俗领袖争相朝贡,虽然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输血,使得明与藏地仍然维系着主臣关系。

是赴俺答的约还是赴大明的约,如果是一般人,大抵会选择前者,毕竟当时大明还未表现出收复河套的意图,本着‘县官不如现管’的指导思想,也会先把大明的约会搁一边,以免惹恼了俺答。

但作为史上最强的政治喇嘛,索南嘉措没有犯糊涂,就刚刚举行的军阅,他详细询问了借助大明驿传系统而来的驻京僧侣,并得出了明朝可能要有大动作,即使没有大动作,也有大决心的判断。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若是置大明宰相的邀请于不顾,去赴明朝大敌——俺答的约会,无疑将会得不偿失……至少索南嘉措这样认为。

于是他力排众议,马上回复大明,欣然动身启程。

出发前,力主与俺答见面的阿兴喇嘛,不无忧虑地问道:“俺答汗那边该如何回复?”

“诸葛亮还要三顾茅庐呢。”博学的索南嘉措答道:“一请便至,轻贱了本教,日后地位都受影响。”

“那,不怕被大明轻贱吗?”阿兴喇嘛心说你咋双重标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