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页

至于松江,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困难。最大的地主就是徐阁老家,谁有胆子拿他开刀?所以也一样迟迟没有进展。

听了张居正报上的惊人数字,内阁众人都是瞠目结舌。向来好脾气的高仪,也恼怒道:“一家就要占尽全府之地,老百姓也真能忍,怎么还不造反呢?!”

“南宇兄,这你可就看错了,事实上,每次驱赶我们官员的百姓,都是货真价实的农民……”张居正无奈地叹口气道:“地主和农民,都不站在我们这边,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敢跟朝廷唱对台。”

“这是为何呢?”高仪不解问道。

“那些农民,是自愿把田地献给大户,由农户变成佃户的,这叫投献。投献之风从几十年前开始,已经愈演愈烈,上述这些地方的老百姓,七成以上都将土地投献给了那些豪门大户。因为一经官府核实后,他们就不用再交税了,只向大户们缴纳一些田租即可。当然,肯定比交给朝廷的要少,不然,农户们也不会玩这种‘投献寄田’的把戏。而大户们仗着不纳粮的特权,每年吃这种‘寄田’的租米,也是财源滚滚。”

“真是敛财有方啊!”高拱咬着牙,恨恨地骂道:“这是把国家的赋税中饱私囊,难道衙门都是瞎子的眼睛,摆设吗?任由他们挖大明朝的墙角?”

“衙门说到底,向来就是管民不管官的。”张居正淡淡道:“那些势豪大户,要么就是惹不起的王公贵族,要么就是家里出了高官的,别说县令,就算知府、巡抚也得罪不起。”

“有法不依,小人乘隙!弊政不除,宰相之过!”高拱拍案道:“我就不信他们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了!”说着怒目圆睁道:“他们越是抵触,就越说明清丈田亩,是正中他们命门的良策!”

“是啊,只要把每一家的田亩登记清楚,就算是势豪之家,也得乖乖把免税亩数之外的税银交清!”张居正重重点头道:“元翁说得对,他们越害怕,就越说明我们找准了他们的弱点。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就能把问题解决!”

那边高仪频频点头,显然被两人的豪情打动了。

※※※

沈默虽然也跟着点头,但他对张居正这一套,其实不太感冒。在他看来,就算能通过这一系列强力措施,使朝廷的财政收入翻番……甚至更多,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必将会得罪全国的豪强地主,而豪强地主都是什么人?王公贵族,官宦豪绅。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除皇帝外的统治阶级。

他始终相信,树敌太多的内部改革,是不会成功的,除非发动一场暴力革命。而有可能成功的改革,无不是靠着内部挖潜或者引入活水,总之做大蛋糕,在培养新的利益阶级同时,使旧有利益阶级也能得到好处。有句话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必须要给新的利益阶级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待其成长起来之后,变革才有成功的希望。

而大明到现在,虽然工商业蓬勃发展,却还没有真正的工商阶级,工商业都控制在那些势豪大户手中。这些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政治势力,而且对朝廷的现状很满意……大明对东南缺乏控制力,更是无法课以合理的工商税,作为工商业的发展来说,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这个姑且称为之‘官僚资本家’的阶层,虽然也有一定的进步要求,然而更多的还是保守一面……因为他们本身就来自权力阶层,工商业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敛财的工具,还谈不上安身立命之本。这样的一个阶层,必然具有软弱性与保守性,不足以推动社会进步。

沈默所期待的,是那些在轰轰烈烈的工商业大发展,海外大贸易中,成长起来的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只有这些人,才具有彻底的进步性,会把契约精神,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视为圭臬,才会去追求政治权力,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迸发出改变世界的野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