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得不提的,在全国一百五十九个府中,苏州已经成为逆天的存在,其单府三十五人的录取成绩,要比排第四的山西全省还多一个。若是算上出自苏州府学的,则一共是九十七人,不仅囊括三鼎甲,还占据了二甲人数的七成,除了惊叹之外,你还能说什么呢?
排在苏州之后的是绍兴,虽然不复丙辰科的盛世,但状元又一次花落会稽,二甲之中也有十一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
s:在真实历史上,戊辰科进士完爆有科举以来的任何一科。戊辰一榜,有赵少师(志皋)、张少师(位)、沈少师(一贯)、朱少保(赓)、陈宫保(于陛)、王宗伯东阁(家屏)、于宗伯东阁(慎行),先后宰相七人,真是极盛。又有尚书十八人,侍郎、中丞、三品京堂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书中四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凡击玉者十三人,此制科以来,未有之盛也。
排第二的,要算是嘉靖壬戌七玉了,为少师申时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锡爵、萧大享,少保杨俊民,太子太保蹇达,亦可媲美。
至于张居正和高拱的那科,也算是很强了,都有一大片牛人。而沈默的丙辰科,历史其实是弱爆了的,原因无它,高段位选手普遍短命……为了给小沈增加点助力,我把别的科的几位挪了过来,就算蝴蝶效应吧。
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下)
苏州府学之所以能有如此神话般的成绩,除了前面罗列的一系列因素外,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那就是这批学生与当今皇帝,其实算是同门。
作为对隆庆影响最大的帝师,沈默在苏州那些年,对这批学生倾尽了心血。为了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除了教他们道德文章,破题应试之外,沈默还时常为他们读邸报、为他们讲解国事民情、教他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并时常激励他们,常怀报国之心、不坠凌云之志!
就像沈炼影响了他的一生,重塑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样,沈默也深刻的影响了这一批年轻学子,潜移默化间,使他们成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一批读书人。
他们锐意进取,他们肯做事、想立功,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无拘无束。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远小于其他的官僚,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国计民生上……当然,这是后话。但眼下,他们就比其他同年更加了解这个国家的内忧外困,进行了更多的理性思考,所以答起这种题目,也就更得心应手。
至少,师出一门,更容易得到隆庆的共鸣。
但常人不会细究其中深意,而是会盲目的神化苏州府学,神化沈默这个‘伟大’的教育家。
这还是后话。
※※※
回到紫禁城。传胪仪式已经结束,新科进士们便要开始此生最荣耀的游街夸官,琼林赐宴、立题名碑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