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的目光落在花园中,焦英大咧咧道:“你说这个花园啊,我早就看它不顺眼了,想铲平了建个演武场,就是我娘死活不让……”
“幸亏有太夫人……”沈默对那种焚琴煮鹤的行径,心里是一万个鄙夷。
“呵呵……”焦英笑两声道:“你时间宝贵,咱不闲扯了,找我有啥事儿啊?”
“咳咳……”沈默轻咳两声,整理一下错乱的神经,道:“既然病好了,就赶紧上任吧,侯爷。”
“这个么……”焦英一脸为难道:“我不是跟你矫情,我也不会矫情,你让我掌管禁军四卫,这没问题……说实话,被杨博革职这半年,我都憋得长毛了。”
“更进一步不好吗?”沈默淡淡道:“十万京营将士都归你管了。”
“不好。”焦英使劲摇头道:“我占了个禁军统领,就把英国公得罪了,现在再去当什么京营提督,融国公也要恨死我了。”说着两手一摊,一脸苦相道:“兄弟,不是哥哥不帮忙,可得罪了两大国公,我家以后还怎么混?”
第七九七章 东风吹 战鼓擂(中)
本朝的军队主要分京军、边军和卫军三类。京军是驻扎京畿的部队,边军是驻守九边的部队,卫军是指除京军和边军之外的部队,分布在全国各省及政治、军事上要害的卫所部队,主要职责是对内镇压维稳。
三类军队的职责不同,军制和构成也多有不同。卫军采取的是卫所制,军队是世兵,军官只能练兵,无权调兵,遇到战事由朝廷另派将领指挥。这样虽可防止‘强臣握兵、江山易色’,但兵将互不相识,卫所又严重缺乏训练,世兵逃亡严重,是以其战斗力每况愈下,终于在近年东南倭乱和西南土司反叛中,被摧枯拉朽的消灭,已是名存实亡,其职能为各省自主募兵所暂代。
而边兵采取的是镇戍兵制,首先其兵源,是以从卫所等抽调精兵,和招募平民相结合,这就保证了军队的基本战斗力;然后其采取的是‘兵将团操训练’,使将有常兵且兵马集中,这就避免了将不知兵、疏于训练的情况;第三,以督抚分寄的方式,使各方面大员获得更大的兵权,有利于统一领导、协调各战区内部的军镇,将其捏合成一个整体。
这显然是一种临战体制,是在蒙古各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的改变。而且在镇戍制下,督抚的兵权虽略有加大,但其只能由文官担任,且定期轮调,兼之边军的粮饷由中央提供,就避免了地方割据的出现。尽管如此,边军的战力还是大明诸军中最强的,承担着抵御蒙古铁骑、保家卫国的重任。
京军的军制与边军类似,而且在国初时,其远高于前者,类似宋朝时的禁军。它不仅直接担负着保卫首都的重任,而且如果外省或边疆有重大战事,必要时京营还得抽调部分精锐,前去增援、讨伐,号称‘大军一出,四方慑服’,有‘居重驭轻,控扼天下’的作用,是皇权的根本保证。
因此,它不仅人数众多,通常保持着三十多万的人马,最多时达百万之众,而且装备精良,战力高强,是名副其实的‘天军’……当然那是老黄历了,随着永乐皇帝作古,大明朝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京军的战力也在承平岁月里迅速的腐朽,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自此一蹶不振,已经无法和边军争锋。
之后于谦重建京军,将最初的三大营改为十团营,人数十万人左右;天顺八年,再改十二团营;正德年间,又改十二团营为东西两官厅;嘉靖中叶,重新恢复三大营,设立戎政府,由国公提督,兵部侍郎协理,并尽裁监军内臣至今,在册人数仍是十万人。
除了三大营的京军之外,北京还有两支部队,一个是守卫皇宫的大内禁军锦衣卫,另一个则是驻守京城内的武骧四卫,乃是皇帝亲军,肩负着守护京城,拱卫銮舆的责任。这两支部队,都不归兵部管辖,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军饷装备也是不经兵部直接领取的,都是最精良最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