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页

“我的态度没变化。”杨博先开口道:“京师乃是国之首脑,关乎社稷之存亡,故务必谨慎行事,万不可轻举妄动。”顿一顿道:“况鞑虏为抢掠而来,掠足以后,自然不战而退。在我军无力应战的情况下,此乃今次御敌之战略要领,不能变,变则危矣。”

听了他的话,那边东宁侯焦英急了道:“这么说,我们京营不能出击了?”他虽总领京营四卫,但大明以文御武,还得听杨博指挥。

“此次鞑虏几乎是倾巢出动,京营一共才多少骑兵?贸然出击,有败无胜。再说侯爷的麾下全都肩负守卫京都之重任,若因此让鞑虏乘虚而入怎么办?”杨博淡淡道。

看他打定主意,老虎不出动,焦英顿足道:“关乎百姓生死,只能视而不见吗?”

杨博只是叹息,不再理他,焦英只得住了嘴,郁悴的坐在那里。

见军方人士竟要做缩头乌龟,高拱拍案道:“堂堂华夏,巍巍中华,却要一次又一次的受此凌辱!百姓拿自己的膏血的养兵,到头来敌寇入侵家园,自己养的兵却视而不见!还说什么,鞑虏来犯,只为抢掠而已便袖手旁观,只等他们抢掠够了自行退兵。”说着虎目迸泪道:“可怜苍生百姓,为什么总是被我们牺牲!”

众人一阵沉默,都被高拱说得羞愧不已。杨博却心头火起:‘好你个高肃卿,老子主动给你们内阁背黑锅,你不领情也就罢了,怎么还能骂我哩!’说着冷笑连连道:“那咱们看看,新郑公有何妙招吧!”

“绝对不能再坐视下去了。”高拱是个有主意的,沉声道:“鞑虏入境以来,接连劫掠十余府县,肯定斩获丰厚,受辎重拖累,早就失去了原先的速度,且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命我军主动迎敌,衔尾追击,就算不能消灭敌人,也要让他们不胜其烦,得不偿失,自然会萌生退意!”

“说得简单。”杨博哼一声道:“蒙古人不像咱们那样缺马,他们有专门的马驮东西,还有专门打仗的战马,根本不影响战力。”

“我说的是速度,不是战力。”高拱反驳道:“你们不是整天说,人家来去如风,你们追不上吗?现在能追上了,怎么又拿战力说事儿?”

“官兵缺粮、缺饷、缺额。”杨博淡淡道:“更重要的是,缺乏野战经验,如果让他们去追击,不啻于送羊入虎口,万一惨败了谁来承担?”顿一顿道:“别忘了,这是在天子眼前。”

这话说到徐阶心坎上了,但他没有吭声,因为他预料到,这将会遭到批判。

“这论调怎么这样耳熟……”果然,高拱的脸色铁青道:“好像严嵩也说过这样的话吧。”

“你……”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杨博愤怒的吼声道:“我像严嵩,你又把元翁置于何地!”

“哼……”高拱不说话了,心里却定然有另一番想法。

“不要再吵了。”徐阶终于出声劝阻道:“吵吵吵,从朝堂吵到内阁,难道吵架能解决问题?”说着叹口气道:“精诚团结,群策群力才是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