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沈默,拜见部堂大人。”沈默躬身施礼,微笑道。
“对对对,你是沈默!”欧阳大人一脸不好意思道:“国子监祭酒嘛,那天还在廷推上发言来着。”
“正是下官。”沈默面上挂着温暖的笑意。
“这是你家吗?”欧阳必进问道:“怎么方才没看见你?”
“正是寒舍。方才大人目不旁视,盯着那两具大家伙,当然看不见我了。”沈默说着做了个请的姿势道:“部堂大人请移步用茶。”
“不急不急。”欧阳必进一脸心痒道:“你快给我演示演示,这个木牛流马到底中不中用?”他现在是科学家欧阳,又穿着布衣,浑身上下看不出一丝部堂高官的威仪。
沈默笑着点点头,走到了木牛流马边上,问道:“部堂想先看哪个?”
“哪个都行。”欧阳必进急得直捋胡子道:“那就木牛吧。”
“好的,您瞧好了。”沈默说着将下襟挽起,扎进腰带里,站在那木牛身后,伸手搁在牛尾巴……也就是那双辕上。往下微一用力,那看似沉重的木牛,前脚便抬了起来,顺势一推,牛前腿进一步。再抬起双辕,前腿站住同时后腿被拉起,由此反复拉抬,那木牛便一迈一迈地向前走去。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欧阳必进知道诸葛亮的木牛,可以‘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便仔细看沈默操纵那牛往前走,果然那木牛向前迈了四步的时候,人也正好走了六尺,行走步幅竟然与史书记载完全一致。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欧阳必进知道那牛尾巴似的双辕,其实就是一对杠杆,起到了力臂的作用。双辕越长,当然就越省力,所以这头看着笨重的木牛,沈默一个人就能轻松驱动得了。
而且因为它受力的两只蹄子,永远和后面操纵它的人形成一个三角,他知道,在各种形状中,三角是最稳定的,加上重心低,所以这木牛操控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能载重吗?”欧阳必进虽然觉着问题不大,但还是要亲眼所见才信。
沈默点点头,问他道:“书上记载,木牛的载重是多少?”
“书上说,木牛‘可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欧阳必进道:“单人单月最少三十斤,所以怎么也得三百斤吧?”
沈默点头道:“那门头沟官窑烧的上好青砖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