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靠了岸,岸上同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些官兵军容十分整齐,肃穆而安静,与大明其它军队的散漫无序形成鲜明对比。
就连铁柱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不由挺起胸膛,昂首阔步跟着引路的人走了过去。
在一座港口边的小屋子里,他见到了久违的王用汲,更加久违的戚继光,并将沈默的命令传达给两位大人。
戚继光看完命令,递给王用汲道:“润莲兄,你一个多月来的辛苦奔波,今日终于要派上用场了,这第一波的二十船粮食,就由你来押运吧。”
一个多月不见,王用汲面容消瘦了很多,但精神健旺,儒雅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道:“戚将军客气了,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若没有您的部下和漕帮,咱们怎么也不会干的这么漂亮!”
戚继光笑道:“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府尊大人有本事啊!”说着一脸叹服道:“面子大,关系深,路子广,谁能钳制的住?”
“是呀,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王用汲深有感触地点头道:“此言不虚啊。”
外面的码头里,共有一百艘粮船,三十万石粮食!
其中有沈默的师叔,绍兴知府唐顺之,支持的五万石;那位惺惺相惜的台州知府谭纶,支持的三万石粮食,这些粮食确实是被浙江巡抚阮鹗扣下了。但沈默写一封亲笔信,请他的同年加下属嘉定知县阮自嵩,带过去向阮鹗求情。
阮自嵩是阮鹗的亲侄子,见到他自然毫无困难,将沈默的信交给阮鹗过目。信上没有任何托请,只是备述嘉靖三十四年秋闱,阮中丞……当时还是提学副使,担任浙江主考官,点中绍兴五魁,让他们七子共同登科,才有了后来七人金榜题名,琼林社天下闻名的佳话。
看到这封文采洋溢,气息清新的来信,阮鹗一下子从沙场与政坛的昏天黑地中摆脱出来,他这才意识到,沈默虽然跟胡宗宪关系不错,但更是自己亲笔点中的解元!换言之,大三元中第一元,就是自己给他的!这种关系可非同小可啊!
“沈默在你那帮同年中,是个什么地位?”阮鹗问道。
“这个个人少年老成,讲义气,重情义。”阮自嵩道:“不光那帮绍兴的,连我们都很服他。”
“你说……”听了侄子的话,阮鹗又问道:“如果我和胡宗宪起了冲突,他会帮谁呢?”
阮自嵩笑道:“若是您帮他这次,那还用问么?”
“呵呵……”阮鹗突然发现,自己是当局者迷,不由展演笑道:“你说的不错,既然如此,我就把那八万石粮食还给他吧。”说着又大笔一挥道:“好人做到底,再给他两万石,凑个整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