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那唐顺之便笑吟吟的起身道:“恩师有何吩咐?”

“将纯甫的那封信给你的小师侄看。”王畿笑道。

“是。”唐顺之便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朝沈默龇牙笑笑,递给他道:“疑心病真重啊。”

沈默嘿嘿一笑道:“我先看过再说。”便将那封信打开,沈炼那熟悉的字体便出现在眼前,乃是一封写给唐顺之的信,先叙了叙别后之情,说想念师兄之类。然后明了明心志,说我沈炼去北京就是摸老虎屁股的,早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只有两件事不放心,还请师兄施以援手。

一是担心自家香火传不下去,请师兄周全一二。二是担心牵连到沈默,毁了他的前程。知道师兄盛名满天下,又交游甚广,所以还请你代为庇护,不要让严党将其划为沈炼一党,也好为国家保留一未来栋梁。

沈默终于知道自己的师承,也终于明白沈先生为什么讳莫如深了。

王学门人,一切都是因为这四个字!

第一一八章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上)

二十八年前,一位圣贤长眠于绍兴城西的会稽山脉之中,与古松共长青,与青山同不朽……他就是千古一圣王阳明,一个生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逝后思想光照千古的超级传奇。

阳明公的学说称为‘良知’之学,何为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所以王学又称心学。在阳明先生看来,心是本源,心是一切,天下万物皆是心中之物,一切都要以内心为主。《传习录》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思想确实天马行空,有如夏夜星空般绚烂,但绝不是炫耀,也不是故弄玄虚。因为他既享受过世间的荣华富贵,又曾经山穷水尽,遭受身心不可承受的折磨,所以他才能知晓世间百态,通明人生冷暖,能摆脱人世间一切浮躁与诱惑,心如止水,破而后立,最终参透天地,得到至理。

如果仅止于此,他只能算一个朱熹程颐那样的大儒,却绝不是圣贤。阳明公之所以称得上的是圣贤,是因为他知道光懂得哲学、整日高谈阔论,除了消磨时间,其实屁用都没用!

他发现需要一样东西,可以让自己把最高深的智慧,转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作为,这样心学才不是空谈,自己的理论才真正有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彻大悟后的阳明公,毅然重新投入尘世,在庙堂上、在战场中、在书院里、在天地间,孜孜以求的去实践验证,终于在几年后找到了这样神兵!

当王阳明掌握并熟练运用它时,天下已无人可以匹敌!凭着这样神兵,他纵横天下,无往不利,以一己之力保半个大明平安,谈笑间消灭十数万大军,成就辉煌武功,为后人敬仰!

也是凭着这件神兵,他超越了无数前辈大儒,进入圣贤的境界。而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孔子之后,唯有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