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沈炼一家上了船,船夫抽起船板,准备拔锚起航时,一直不声不响的沈默不知何时站到了最前面,终于开口道:“先生请稍等。”声音不大,却能让所有人听得清晰。
沈炼面色复杂地看着沈默,轻声道:“什么事?”
青天白日之下,会稽码头之上,只见沈默一撩衣衫下襟,竟推金山、倒玉柱,便缓慢而坚定的跪了下去。所有人都不出声的看着他,不知道沈默要干什么。
只听沈默清声道:“学生跟着先生学习两年,有师生之实质,却无师生之名分。今日一别,再会无期,请先生受学生三拜,求先生给学生正名。”没有人知道他说出这句话,需要经过多么艰难的思想斗争。
不待沈炼答话,他便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伏地不起。
沈炼满是意外的望着自己最优秀的学生,他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透沈默,这个人的内心实在是太复杂了。沈先生终于放弃了对他的观察,不再去追究他到底是忠是奸,叹口气道:“这又是何必呢?”
第九十四章 县试(上)
沈默也不抬头,只是沉声道:“便如先生前日所言,师父也是不能选择的,所以请先生为学生正名!”
沈炼面色犹疑许久,终于才点头道:“好吧,我承认你就是!”
“学生拜见恩师!”沈默再一次叩首,这才抬起头来。
“沈默,也如你所言,今日一别,后会无期。”沈先生面色柔和道:“我便提前赐你表字‘拙言’,希望你好自为之,让我们师生一场成为一段佳话……”
“谢恩师。”从没听过沈先生一句好话的沈默,竟然没有听出这话中包含着多少自豪与期许。
待客船开出后,沈默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绸缎的小袋子,扬手扔到甲板上,放声道:“先生,差点忘了拜师的束脩。”
沈炼捡起一看,竟是一袋金锞子,约摸有二十两重。再想给他扔回去,可船已经开远了,他只好苦笑连连的递给夫人。沈夫人心道:‘到京城的安家费用有着落了。’沈家虽然是大户,可沈炼一贯清贫自守,并没拿乃兄的赠银,他夫人正为这事儿犯愁呢。
客船扬帆而去,沈炼的身影渐渐模糊,却有浑厚苍凉歌声顺着江风飘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