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这两年,我们一直和许多国际内燃机厂接触,也参观学习了很多次,发现他们的工人都是全面的,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制作的零配件,在一台内燃机上到底是什么功用,与什么零件配合,达到什么效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制造好一个零配件。”

“而我们引进一条生产线,并不是拿过来就行了,也不是我们能用就可以了,我们是要学习,再赶超的。我们如果不能达到对方的生产标准,何谈赶超,何谈竞争力?所以,有了这次的题。”

他说完还笑笑,“不过我相信,但凡能称之为优秀的工人,肯定是对这些东西心中有数的。我反倒是觉得,你们太小看自己的工人了,他们很厉害的。”

这人说话的时候,郑文华忍不住看何熙。

因为这跟何熙第一天在技术科舌战群儒说服他们进行四项改造的时候,几乎说法完全一样。

郑文华忍不住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他们比我们年轻,接受的东西多,视野要广阔多了。”

但理解归理解,整个会议室气氛还不是太热烈!

毕竟这题跟他们想的不一样,大家心里有数,理论知识都这么难,下面的题不会简单的。

而且这种焦虑不分厂子。

如容城厂这样的,虽然本身觉得没希望的,可谁也不想弄个倒数回去啊。

如阳城厂这样的压力更大了,原本是行业龙头,要是成绩难看,这可难交代了。

一个个都皱着眉头。

唯有海州厂有点轻松。

因为这一个月,何熙可没少培训,刚试题就有厚厚一摞。

这些小菜一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