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内容都很有条理,建厂后每一台机器引进,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发生的事儿,现在是否还在用,这台机器或者这个技术是领先还是落后行业水平,当然,海州厂真没几个领先技术,都是用红笔写的落后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还记下了是谁主导的,是谁落实的,上面写着一个个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会儿难受一会儿高兴。

难受的是,就这个摊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阔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创新,可是厂子上千人,调头哪里容易。牵一发动千军,他束手束脚,这已经是他四处逢源,折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高兴的是何熙。

他真没看错这丫头。

第一次见面,何熙对气缸套就侃侃而谈,有条有理简直惊为天人。

第二次没见,不过九封信也让人惊艳,一台发动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几乎没有短板。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了。

他刚刚在门口站了许久,别的看书的人早就发现了,只有这丫头始终低头深入其中,半点没发现,这专注力,也可解释她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