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冲角

哈萨克的骑兵开始大规模的渡河。

准噶尔人不动如山,毫无反应。他们列出了一个巨大的方形空心阵。

扬吉尔汗眯了迷眼睛,他不觉得和多和沁那个老贼有什么了不起的。尽管,他的父汗也曾是他手下败将。

扬吉尔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少年早慧,尤其喜欢军事。颇有些赵括的风采。可是战争这东西,单单靠学习理论是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准噶尔人是靠着战场打出来的,没有半分的取巧和花哨。

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在1635年和准噶尔人爆发了一场战争,结果兵败被俘。签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才被放回来。被俘虏之后,扬吉尔汗才算认清了自己的斤两,被迫和准噶尔人签订条约,答应以后不再和准噶尔人交战,随后便被准噶尔人释放。

回到哈萨克汗国后,扬吉尔汗便继续积蓄力量,然后卧薪尝胆,学习越王勾践,同时开始和周边的的布哈拉汗国、叶尔羌汗国等组成联盟,想要共同对抗强大的准噶尔人。

到了公元1643的冬天,准噶尔的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亲自率军远征哈萨克汗国。并且和扬吉尔汗率领的军队爆发了奥尔布拉克战役。这一次,扬吉尔汗在奥尔布拉克战役中击败准噶尔军队,迫使巴图尔珲台吉撤退。

这场罕见的哈萨克人击败们蒙古人的战役,让他成为哈萨克汗国的英雄,并且得到了“图兰之王”的称号。

但是,偶尔胜一把也没什么大用,奥尔布拉克战役的胜利,并没有彻底击垮准噶尔人。不久之后,准噶尔人便卷土重来,和哈萨克汗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那段战乱时期被哈萨克人称呼为“黑暗时代”。

准噶尔人的军事体制是图门制度,早在在成吉思汗时期,一个图门代表着有一万名士兵,可是到了准噶尔汗国时期,一个图门只有大约两千名多人。

此时,准噶尔人有一万步兵和一万火枪手,一共十个图门,组成了驼城方阵。另有三个五千人的骑兵集群,埋伏在后方。

阿巴斯兀鲁斯对扬吉尔汗说道:“大汗,我军正在大规模渡河,可是看着巴图尔珲台吉一点反应都没有,他有些不对劲啊。”

因为傻子都知道,半渡而击之是兵法的精髓。趁着敌人过河一半时突袭他们,可以获得大胜。可是准噶尔人就像是没看到一样。

很快五千骑兵已经渡河完毕,到了伊犁河的对岸。他们呼啸着冲向准噶尔人的大方阵。远远的隔着一公里的距离,快速奔驰着。

他们知道对方有大量火器,也不敢靠的太近。

可是准噶尔人没有进一步的反应。似乎不打算阻止他们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