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页

独断大明 官笙 476 字 2022-11-10

这群人都知道朱栩“节俭”,四菜一汤,很是普通菜,只是做的颇为精致,看似去就很有胃口。

朱栩打发曹化淳与曹变蛟等人也去吃饭,一边吃一边犹自在思索着。

“皇上,汤若望求见,人现在应该已经在杭州了。”

朱栩喝了口汤,笑而不语。

显然,山东的那篇关于宗教的报道汤若望已经知道了,别人或许不着急担心,一心想要在大明传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又怎么会不紧张呢?

“等朕收拾了荷兰人再说吧!”朱栩淡淡地说道,他有笔大生意要与汤若望做,前提他要展现足够的实力,震慑住他!

第657章 新的思想萌芽

朱栩几人很快吃完饭,休息了会儿,便从容的出了客栈,向着扬州府学走去。

皇家军院目前扩大的,只在几个地方有军事学院,皇家政院不同,触角以及遍及大明各地。

省府县,朝廷都严格要求,必须要有一座学院,最大的往往习惯性的称之为省学,府学,县学。

朱栩等人要去的,就是扬州府府学,扬州书院。

“公子。”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介绍道:“扬州书院是江苏最大的一个府学,入学人数也是不少,根据江苏省的上报,大约有七百人,平民学子占了有三分之一。”

朱栩眉头一挑,道:“我记得当时的要求是不低于一半吧?”

曹化淳道:“扬州,苏州,应天的情形比较复杂,涉及众多,吏部那边斟酌之后,默认了这种情况。”

朱栩若有所思点头,这也是无奈,这些地方太过繁华,涉及的方方面面,吏部也要考虑下面的情绪,比如盐商,他们的子弟算是平民,还是“士绅”?其他的大小富户也多的是,无形中就对这种比例产生影响。

朱栩等人很快来到一座大院子前,牌匾是手书的四个大字“扬州书院”,字迹严谨,架构有力,外方内圆。

“周应秋的笔迹?”朱栩背着手,笑着说道。

大明的官员,不管大小,那都是科举出身,不管是文章还是书法都算是出类拔萃,而且也都喜欢到处留墨宝,能够在这样的书院留下牌匾,自然算是“名传天下”。相比于官位,很多人都更喜欢“名声”。

曹化淳也笑了笑,因为皇帝的字迹有些拿不出手,很少有人会要求皇帝题书什么,因此朝堂官员都刻意的不留名,这里见到算是比较罕见了。

“走,进去看看。”

朱栩手里晃着折扇,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没有任何的拦阻,院门前的人也不较少,朱栩几人径直向里面走去。

“今天是休假吗?”朱栩走了一会儿,疑惑的道。书院里很安静,来来去去也没见个人。

曹化淳也奇怪,道:“不是,之前打听过,休假是在两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