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4页

作为靖南王的关门弟子,郑凡出征,也是继承着这一套体系。

也没办法不继承,因为当年老田几乎就是手把手地让郑凡去实习操作过了,等到出师后,肯定用自己最顺手最熟悉的方式来应对局面;

最重要的是……前者,还没输过。

也因此,

当作为一军主帅一军灵魂人物的摄政王爷,以“空锦囊”的方式,自我掐断了对提线木偶线路的掌控时,

直接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在次一级军事指挥上的……混乱。

楚军出征、乾军出征、甚至是其他派系的燕军出征,

最先听的,自然是主帅,而当主帅军令不明晰或者其他意外因素搅入时,局部战场上相邻的兵马,很容易就能“论资排辈”选出局部战场上的新的“发号人”。

爵位。

军功。

地位。

家世。

派系,

等等,有太多可以制衡以及分出利害的要素,形成一个新的小集团。

甚至,作为他们的主帅,很多时候还得花心思去安抚自己手下的各个派系军头,以防止以下克上的局面发生。

老靖南军和现在的晋东军不存在以下克上的问题,哪怕派系也多,甚至民族成分更为复杂,可因为强人镇着,是真的没人敢跳刺。

要知道当年最“拥兵自重”,丝毫没有国家观念大局观念的郑凡,只要靖南王一道王令下来,也不得不把家底子拿出来供大军使用,就足以可见在这种军事集权的体制下,其他将领到底得多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