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那郑伯爷就受点委屈,回去在府里多修几座黄金马桶。
民夫运力,是个很大的问题,士卒们自己是可以带点儿的,对这一点,郑伯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军纪官只会抓那些夹带得太过分的,两匹马,好家伙,马蹄子迈起来都费劲了,你这算是要干什么?
要知道现在还是在楚地呢,议和是议和了,但谁知道楚人会不会随时翻脸?
当初咱们自己怎么对楚人的心里没点数么?
真要是忽然起了战事,你这战马还能冲锋得起来?
军士们肯定要参与押运的,但数目不能多,所以尽可能地抓一些楚人做民夫,也就是奴隶,运回上谷郡或者运回晋地后,这些楚人,其实本身也就是“人口财富”,肯定会被留下来的。
郑伯爷本想学百年前初代镇北侯对乾国三边那般来个大肆掳掠人口,但年尧大军在过了渭河后,马上就安营扎寨了。
那已经不是针了,而是一根巨大的铁杵,就立在那儿。
使得燕军根本就没办法放开手脚去胡来,必须要对其保持最大的战备警惕。
但,
其实也足够了。
大军的撤退,是有序的,郑伯爷看了看名单上,搜刮了大概七成半的目标,有些太远的,就没去,有些太偏的,也没去,有些位置太幸运的,正好被年尧大军卡住的,自然也就不去了。
一切的一切,安全第一,不给楚军任何军事发动的机会。
大军满载而归,分批次渡过渭河,回归上谷郡。
在郑伯爷渡过渭河,重新回到了荆城地界的那一日,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燕楚两军,以渭河为界,双方都安下寨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