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贺云与店长又闲聊了几句,在与店长告了别后,他便出了办公室,来到了新华书店展书大厅。???c0
有了借书证与借书卡,他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借书了。
不过考虑到一次性只能借十本(这还是店长特批的)他最终精挑细选了十本书籍这才来到了柜台前。
说真的,如今的新华书店虽然是当下唯一的卖书点,可实际上书籍数量比起后世来,却要逊色许多。
后世随随便便一个普通书店,只怕都比现在的新华书店藏书要多。
而且两者所拥有的书籍种类数量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后世的书店,书籍数量种类繁多,各种小说、名人文学著作、科普类书籍、教辅书等皆都一应俱全。
尤其是教辅书,那几乎占据了后世书店的半壁江山。
而现在的新华书店,大部分都是名人著作、农牧业科普类书籍。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特殊年代的出版刊物,看它们的出版时间,都至少也是十年以上了,许多书都布满了灰尘。
至于教辅书,对不起!一本都看不到。
究其原因,却是很复杂,一方面原因是这时候出版社很少、审核也极为严格,私人的就更不用说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经济政策的缘故,在这个当下仍处于计划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别说是私人印刷厂、私人出版社了,就连普通书店都没有。
没有这些硬件基础,教辅书籍自然也就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再加上这年头,市场需求根本没这个概念,换而言之,就是大家都从未想过要做这一行,这就导致书店内竟看不到一本教辅书的奇怪现象。
当然,这在贺云看来十分奇怪,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却是十分正常。
其实,贺云并不知道,这年头虽然没有教辅书这个概念,可并不代表就没有类似的书籍。
其中科普类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类与教辅书相似的书籍。
要说科普类最为典型的一套从书,自然得当属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影响77、78届乃至是八十年代考生最大的一套从书――《数理化自学从书》了。